本屆台北電影獎共292件作品報名,包括劇情長片40件、紀錄片61件、短片160件、動畫片31件。
一九三○年代,大家普遍認為全球的自由民主即將畫下句點。自由民主在英美的陣地亂了陣腳,強人政治的擁護者則在全球各地開始壯大。
中國完全理解這點,因此利用新冠疫情來辯稱中國的體系——在習近平思想的帶領下——比西方自由主義更傑出。最好的例子就是雷根時期降稅以及減少繁文縟節的政策,最終導致金融管制過於放鬆,引發二○○八年的金融海嘯。如果最新的浪潮也遵循這個模式,強人風格可能即將抵達效仿的階段。政治浪潮有起有落,過去種種先例證明強人政治有一天也會終結,但是強人政治浪潮可能維持長達三十年。過去兩段戰後政治浪潮上演同樣戲碼:新的意識形態興起,取得進展後招來新的名聲與追隨者,意識形態產生的動能讓其背後的理念得以進一步推廣,然而最後往往因為用力過猛而引發反彈聲浪,社會因此開始找尋新的方向。
菲律賓的情況則相反,令杜特蒂總統批評者驚訝的是,他並沒有執意修憲讓自己得以在二○二二年五月的競選連任。確實許多西方知識分子過於自滿地認為西方對強人政治風格免疫,而二○一六年川普勝選直截了當地證明他們錯了。在某些地方,民主體制也成功約束強人的統治,美國的川普持續面臨法律的阻撓,英國的強森被迫退位。
百分之八十的通膨率加上土耳其貨幣里拉的嚴重貶值,在野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相當有機會贏得國會及總統大選,《金融時報》將這個聯合政府稱為「不可思議的聯盟——由民族主義人士、庫德族、左翼人士、右翼人士、世俗派以及虔誠的保守派組成」。自此,西方世界表現衰弱,普亭和艾爾多安等強人領袖更積極地挑戰西方權勢與政治準則,接著二○一二年習近平掌權,強人時代正式拉開序幕。最好的例子就是雷根時期降稅以及減少繁文縟節的政策,最終導致金融管制過於放鬆,引發二○○八年的金融海嘯Tesla重要零組件供應商乙盛、貿聯、和大亦宣布擴建墨西哥廠產能,以進一步強化與Tesla的關係,而未來美中關係如何也牽動電車大廠的戰略。
而作為電力系統的關鍵原物料——銅也跟著水漲船高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強調,充電速度提升和更多充電設備,又將加速電車普及,且對應的加工設備和下世代材料也將跟著進化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TrendForce強調,中國因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早,有較完整的供應鏈和充足的生產力,加上中國電池廠掌握高性價比的磷酸鐵鋰(LFP)電池技術和產能,並且布局國內外上游鋰資源,使其成本掌控和零組件供應穩定性較高,是中國車廠拓展海外市場時的優勢。叉電混合電動車為6.2至9.3公斤。最後每座交流充電樁用銅為2至8公斤、直流充電樁則達到60公斤。
而東方證券去(2022)年單就中國電動車的銅材市場預測,規模將達到人民幣644億元,而中國主要的銅材加工業者有嘉元科技、諾德股份、博威合金及金田銅業。接著是每輛純電動車和混合電動車的電機用銅量分別是12.3公斤、8.9公斤。林芬卉指出,台系Tesla供應鏈亦前往布局,例如電子五哥廣達、和碩、鴻海選擇於美墨邊界設廠/擴產。根據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林芬卉觀察,Tesla在同屬北美地區的墨西哥興建超級工廠,預計2024年投產,從墨西哥廠面積及產能規畫來看,超越目前中國上海工廠規模,中美關係緊張,Tesla將電動車市場重心轉往北美地區發展,連帶台系Tesla供應鏈亦在墨西哥啟動布局計畫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儘管目前仍以燃油車為出口大宗,但2023年第1季新能源車佔中國汽車出口比重已經突破25%,新能源車儼然已經成為未來向海外市場擴張的重點。
電動車已經成為下一個世代的趨勢,而重要的原物料銅,也跟著水漲船高。各類銅箔、高壓線束和機電系統以及充電樁等,都將成為用銅最多的零組件、設備。
受惠電車發展,中國銅產業將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中國電車出口攀升,銅原料的使用也將跟著拉抬。此外,充電樁的廣泛應用於各地,也進一步推升銅的需求。高盛指出,去年電動車產量約占全球銅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二,未來10年電動車可能佔新增銅消費量的27%。根據中國東方證券評估,電動車利用電力驅動,而動力電池、高壓線束和機電系統等零組件,大舉增加銅的使用量,此外隨著電動車改良,提高效率、用電安全等考慮,對銅材料,如鋰電銅箔、連接器等,都將迎來更多成長空間。中國試圖改變維持百年以上,由歐、美、日、韓等車系稱霸的汽車產業。據統計2025年攀升至150萬公噸,未來10年銅量使用增27% 電車熱潮,高盛估未來10年銅量使用增27%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估計,204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將達智慧手機的2.3倍、半導體的1.6倍,而其中的三電系統與關鍵零組件,有機會成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。
研究調查機構集邦科技(TrendForce)最新研究指出,中國汽車品牌正透過積極向海外擴張,外溢中國累積數十年的汽車產業影響力。延伸閱讀 豐田革新電動車生產模式,固態電池新技術成本與尺寸減半,目標2030年銷量350萬輛 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最快10月創新板上市,電動巴士Model T為內銷主力產品 比亞迪上半年銷量年增95.78%,專家估3年內7成品牌被淘汰,中國電動車產業走向兩極化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電動車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用銅量分別為23公斤、5公斤電動車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用銅量分別為23公斤、5公斤。
受惠電車發展,中國銅產業將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中國電車出口攀升,銅原料的使用也將跟著拉抬。據統計2025年攀升至150萬公噸,未來10年銅量使用增27% 電車熱潮,高盛估未來10年銅量使用增27%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估計,204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將達智慧手機的2.3倍、半導體的1.6倍,而其中的三電系統與關鍵零組件,有機會成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。
林芬卉指出,台系Tesla供應鏈亦前往布局,例如電子五哥廣達、和碩、鴻海選擇於美墨邊界設廠/擴產。根據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林芬卉觀察,Tesla在同屬北美地區的墨西哥興建超級工廠,預計2024年投產,從墨西哥廠面積及產能規畫來看,超越目前中國上海工廠規模,中美關係緊張,Tesla將電動車市場重心轉往北美地區發展,連帶台系Tesla供應鏈亦在墨西哥啟動布局計畫。而東方證券去(2022)年單就中國電動車的銅材市場預測,規模將達到人民幣644億元,而中國主要的銅材加工業者有嘉元科技、諾德股份、博威合金及金田銅業。高盛指出,去年電動車產量約占全球銅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二,未來10年電動車可能佔新增銅消費量的27%。
根據中國東方證券評估,電動車利用電力驅動,而動力電池、高壓線束和機電系統等零組件,大舉增加銅的使用量,此外隨著電動車改良,提高效率、用電安全等考慮,對銅材料,如鋰電銅箔、連接器等,都將迎來更多成長空間。電動車已經成為下一個世代的趨勢,而重要的原物料銅,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Tesla重要零組件供應商乙盛、貿聯、和大亦宣布擴建墨西哥廠產能,以進一步強化與Tesla的關係,而未來美中關係如何也牽動電車大廠的戰略。延伸閱讀 豐田革新電動車生產模式,固態電池新技術成本與尺寸減半,目標2030年銷量350萬輛 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最快10月創新板上市,電動巴士Model T為內銷主力產品 比亞迪上半年銷量年增95.78%,專家估3年內7成品牌被淘汰,中國電動車產業走向兩極化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儘管目前仍以燃油車為出口大宗,但2023年第1季新能源車佔中國汽車出口比重已經突破25%,新能源車儼然已經成為未來向海外市場擴張的重點。最後每座交流充電樁用銅為2至8公斤、直流充電樁則達到60公斤。
此外,充電樁的廣泛應用於各地,也進一步推升銅的需求。接著是每輛純電動車和混合電動車的電機用銅量分別是12.3公斤、8.9公斤。研究調查機構集邦科技(TrendForce)最新研究指出,中國汽車品牌正透過積極向海外擴張,外溢中國累積數十年的汽車產業影響力。TrendForce強調,中國因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早,有較完整的供應鏈和充足的生產力,加上中國電池廠掌握高性價比的磷酸鐵鋰(LFP)電池技術和產能,並且布局國內外上游鋰資源,使其成本掌控和零組件供應穩定性較高,是中國車廠拓展海外市場時的優勢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而作為電力系統的關鍵原物料——銅也跟著水漲船高。中國試圖改變維持百年以上,由歐、美、日、韓等車系稱霸的汽車產業。
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強調,充電速度提升和更多充電設備,又將加速電車普及,且對應的加工設備和下世代材料也將跟著進化。各類銅箔、高壓線束和機電系統以及充電樁等,都將成為用銅最多的零組件、設備。